关注我们
首页/成果/培育信息测控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特色专业建设
培育信息测控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特色专业建设
2015-08-20 16:07856人浏览


紧密围绕提高信息测控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进行特色专业建设,建设18人高水平教学队伍,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,2人省优秀教师,1位学校教学名师;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、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,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等;出版国家“十一五”规划教材3部、编写教材9部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;获得省级精品课程1门、省级重点课程2门、校级精品课程3门;承担国家和省教改项目9项、校级教改14项,发表教改论文20多篇;培养了大批多样化和个性化创新人才,就业率达98%,获得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一、二等奖,其他国家与省级等科技竞赛奖100多项,近4年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创新奖占学院50%,并且推广到相关专业,取得较好的效果。


主要内容如下:

(1)课程体系建设:注重课程系统性和递进性、教学内容先进性、实用性和科学性;把科研、网络和实践引入教学,形成课内、课外和企业三个层次教学,2010创新版培养方案按学科平台设置专业课程,设计三个专业综合实验平台,通过大量创新实验将各主线知识点串联,培养学生管理、创新、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。


(2)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:校内以产学研项目为依托,校外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,在“3+1”模式、科研训练、专业技能与证书培训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。采用PBL式、CDIO式等新型教育方法。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及竞赛12次,开展4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,开展仪器仪表和嵌入式两项专业工程师培训等共10次,100多名学生获得工程师证书。与英国Kent大学签订3+1联合培养协议,进一步拓展国际联合办学途径。


(3)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:把科研、创新和实践引入课内外教学,课内以3+1教学、“单片机原理与应用”等课程引入PBL教学。以生产实习为重点,科研训练工程师培训、暑期实习和各种竞赛培训等多层次拓宽实践和创新能力。建设测控技术与仪器资源库网站(省三等奖)等一批网络资源,形成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和资源共享(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),学生可远程和分散时间学习,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。


(4)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: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,增加课程设计、综合设计实验、大型系统实验、工程训练、校内实习实训和企业实习培训等内容;课外科研训练、工程师培训、暑期生产实习和每年的电子大赛等培训等全部纳入学分计算,其中实验课程化教学体系改革项目获得2009年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。  


(5)教学师资与团队建设:组建专业教学团队、以教授、博士为主的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团队,基础学科教研组、若干专业课群教研组。组成5个教学团队,初步建立6个专业课群教研组,研讨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等;建立以老带新培养机制,年轻教师都有老教授传帮带。近年派出8批次教师到国内外多所高校交流学习,包括美欧和香港的学校、国内天津大学、清华、北航等20多所学校。


(6)特色教材建设:把教材作为培育创新应用人才重点,符合创新能力培养和技术发展方向,将科研实践、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和专业特色融入教材编写中。初步实现了创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体化。出版9本部级规划教材等,其中三本为国家115规划教材,并且推广到其他专业和学校。  


(7)以科研促创新实践:与大批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,11名教师成为企业科技特派员,承担科研项目100多个,科研经费达到1000万元,吸收大批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走向企业,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造良好条件。


(8)建立以产学研为基础学生创新实验基地:以科研和产学研合作为基础,建立一批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,解决师资、设备、场地和创新能力不够等弱点。与美的集团等企业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、广东省嵌入式软件公共技术中心等一批国内外实验室、校内工程实训基地3个,与信产部五所、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、美的集团等一大批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和工程教育实习实践基地30多个。


完成机构
网络工程专业
完成时间
2015年08月20日
获奖等级
校级
完成人员
李军博士,教授,系主任
负责人
林祥天博士导师,教授
成员
谢忠诚教授,硕士
成员
Copy ©2012-2016 贴心大学 All Right Reseverd 粤ICP备 13046642号-2

联系邮箱:power@ltpower.net

联系电话:400-998-26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