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我们
首页/成果/高端软件人才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
高端软件人才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
2015-08-20 14:57625人浏览


随着我国工业化、信息化融合的推进,软件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,中高端人才极其匮乏,导致多数软件企业缺乏核心技术。同质化的专业教学问题体现在:

1)碎片化的教学体系无法培养系统性思维和架构设计能力;

2)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,教学与行业实践、科学研究脱节;

3)唯专业的课程体系缺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、团队合作、项目管理等综合能力的相关课程;

4)应试式外语教学造成学生阅读国外文献困难、理解国外专家授课困难、与外国专家学术交流困难。


应对上述挑战,美国和印度的高校提出了金字塔型人才结构,重视培养具有综合能力、国际化视野的高端软件人才。从2007年起,我院设计和实施了高端软件人才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,明确了我院本科生的培养定位:立足于研究型大学,瞄准国家软件行业需求,致力于培养系统架构师、系统分析师和数据分析师等高端软件人才。我们认为这样的人才应具备:

1)系统分析和设计理论基础,掌握大系统需求分析、建模与仿真及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;

2)应用系统设计能力,能够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的研发;

3)国际前沿技术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;

4)项目管理能力及自主业务提升能力。


针对上述目标定位,以协同创新的理念,集全院之力,积极开展了历时6年多的探索和实践:

1)全新设计了覆盖软件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课程体系,强化课程融合和大系统架构设计能力,辅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自主课程设计;

2)构建了协同创新的培养组织架构,整合国内外教育资源,改变了高校人才培养传统模式的现状;

3)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运行机制,实施多类型课程、多样化实践、多途径指导、多元化评价;

4)强化了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,定制低年级外语课程,聘用全职外教,采用全英文教材,并聘请外国专家主讲暑期学校和指导本科生科研实践。


该模式实施以来,已毕业本科生1300余人,其中23%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,30%就业于知名IT或金融企业,10%进入世界500强企业,并有毕业生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青年企业家榜;获得包括ACM竞赛区域金奖、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在内的奖励120余项;优秀本科生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,验证的国产商用汽车电子操作系统通过了国际标准组织认证。专业和课程建设成果丰硕,有2个专业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,获批12门国家和省部级教改课程,获得包括“上海市教育功臣”在内的团体和个人奖励10余项。成果在我校和南京大学、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得到了推广应用。


完成机构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
完成时间
2015年08月20日
获奖等级
省级
完成人员
李素可博士导师,教授
负责人
凌波教授,博士导师
成员
张国学博士,教授,经济学硕士
成员
Copy ©2012-2016 贴心大学 All Right Reseverd 粤ICP备 13046642号-2

联系邮箱:power@ltpower.net

联系电话:400-998-2655